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中书舍人上殿劄子靖康元年十一月七日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五、《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七、《三朝北盟会编》卷六二
臣蒙恩召还,不胜区区忧国之心,以谓新宰相当国,北方边事必有一定之论。
起居郎胡交修,为臣言虏使王芮奏事殿上,请割三关之地,时交修侍立,亲闻其语。
芮曰:「今日得三关,明日旋师去矣。
如朝廷不许,则国相河东来,屯兵南郊,围城之西南;
皇子郎君河北来,屯兵北郊,围城之东北。
无论攻城,自京畿五百里外燔烧荡尽,使鸟爵不能过也」。
芮退,上问宰相唐恪:「三关盍如何」?
曰:「不予则必来,予之臣不能保其不来」。
三问三对如此。
上赫怒曰:「卿是宰相,何不决此议」?
对如初。
臣太息而言曰:方强胡怙众冒死一来,仰见中国之盛大,四方勤王之师日至,将相持重,严兵固垒,断钞掠之路,不出一伎示以形势,俾莫吾测而与之讲,可以万全。
何行营大臣狂谋谬算,出于劫寨,一败涂地,传笑四方,而后彊胡轻视朝廷,始欲割三关以要吾君。
宰相既知其必来矣,来则何以待之?
臣闻战国时,齐、韩、魏共攻秦于函谷关,求出楚怀王
秦王楼缓曰:「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
曰:「河东,大费也;
免于国患,大利也。
此父兄之任也」。
王乃召公子池而问焉,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
王割河东而讲,必曰:『惜矣,三国且去,吾失三城』。
此讲之悔也,王不讲,三国函谷咸阳必危,王又曰:『惜矣,吾爱三城而不讲』。
此又不讲之悔也」。
王曰:「钧吾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
遂与封陵,与韩武遂以和。
夫秦居战国,最号彊雄,尚割河东以纾一时之急,其后席累世之富,选将择士,白起、蒙恬、王剪之徒而用事,遂并吞六国而有天下,所谓因败为功,转祸为福,其权正在此也。
今之三关,河北重地,举而弃之,则京师无藩篱之卫,陛下不得一日高枕而卧矣。
狂生劫寨,误国至此,岂不痛哉!
京师无大岳、三涂、崤函之固,独恃一河耳。
防河将吏望见胡尘,兽骇鸟散,不知所在。
大臣依违,畏弃地之责,将帅驽下,无干城禦侮之功,万一强胡举国而来,顿兵城下,有如王芮之说,臣恐社稷之忧不止三关而已也。
寇益深矣,陛下当权祸福轻重,独断而行之,宁失三城,无使咸阳危而悔也。
臣承乏侍御史,首论诸生伏阙鼓倡群小以胁君父,又论大将劫寨激怒彊敌以误朝廷,计拙言狂,得罪去国。
今蒙陛下召归西省,俾赞书命,不胜区区忧国之心,又建割弃三关之议,上咈圣心,下违众论,可谓不知量矣。
秦王议割三城,楼缓不肯对,公子池亦操讲不讲之说使王自择。
如臣蝼蚁之命,直言无所回隐,其为狂愚,死有馀矣。
辞免待制奏状建炎元年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七一、七四、七八
臣伏自去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师失守,詾詾夜二更,上降亲札宣召,臣等闻命驰赴,而门禁已不通,乃自城南西冈循蔡河直北,繇宜秋门以入。
通夕大雪,四面纵火,烟焰烛天如昼。
衣冠士族毁容易服,累累然趣万胜门而去。
閒关乱兵中至东华门,骑吏皆不得从,独持一笏以入。
有顷召见,上已微服坐祥曦殿后。
内侍云:舍人由玉阶上。
学士莫俦以馆伴虏使,刘晏为乱兵所逐,不知所在,吴幵偶得疾僵仆坐閒。
故臣独掌书诏,凡遣使命,自景王郓王,及陈过庭、孙傅、何㮚等国书,多自撰述。
而有司悉已奔散,缮写缄题,又出臣手。
御膳亦已阙供,臣等二日不火食五日衣不解带。
上怜臣寒甚,赐一大袍,寻为郑建雄所窃。
无何,二十七日卫士杂然欲邀车驾跳幸,而贼四合,无所向。
群噪宫庭、劫请百出,始排阖不得入,又有斧延和殿门,遂毁彻乘舆服御之器,剔取金玉纳之怀中;
复攘酒数十壶,群饮大呼,醉溺殿上;
内侍四五辈,兵仗狼籍,僵尸流血,上不能禁。
命驾登宣德楼,而群卒争挽御衣请行,赖景王攘臂麾却之,乃止退。
祥曦殿,诏卫士坐两庑下,太官给食,上手持一剑顾臣曰:「贼骑下城,与卿等死于此」。
三十日,臣等侍辇幸青城,群臣多以无马不及往。
出门遇铁衣数百,各持一戟来道,以卫至掖门宰执位。
越日,渊圣面谕臣作称藩一表,臣以非本职固辞。
何㮚曰:「更召执政待制同议」。
群臣莫肯对。
曰:「君父在患难而不顾,诸君忍出于此耶」?
渊圣变色,臣顿首奉诏,草表以往,不合。
虏使别持一纸书来,大率言海上请盟,以至交恶,亹亹数百言,请以此意作表。
臣就用本语稍加檃括以应之,又不合。
别用四六引事实为之。
渊圣谕臣曰:「朕欲亟归尔,卿勿计空言可也」。
亦不作,遂自操笔为之。
时有起居郎胡交修在傍知状,然使者五反而后定。
当狡虏连扰之艰,值国家非常之变,靖康国破,渊圣表降,亟欲援吾君挤陷于不测之危,岂复计此身诛绝于中兴之后?
有喧公议,请寘严科。
凡此误朝,谁为祸首?
俾二圣辱在泥涂而不问,则一时信于翰墨以何尤?
正月初九日,二酋致书,请上出城议尊号。
何㮚面奏宜如书。
十日,复幸青城,舍亲王位。
供帐萧然,馈饷皆不至,群臣相顾失色。
萧庆李若水留官吏三百人,馀悉遣归,故人多放还者。
于是虏人以数辈持兵守阍,谨谁何。
日将入,掩关外向,以铁绳维之,燃薪击柝,传呼达旦。
上不堪幽闭之辱,往往出涕。
十四夜,中贵人刘当时传旨召臣,臣亟往。
方进晚餔,何㮚侍傍,命臣坐,赐以卮酒,上辍食语臣曰:「卿作即事诗,须用三百字」。
臣言车驾未有还期,臣等忧懑无聊,而三百字非立谈可办,容臣退思,以候他日。
曰:「圣情不悦,群臣当有以娱侍帝者,赋诗不足辞」。
上曰:「以『归』字为韵」而内侍辈持烛操笔、研摘纸,趣臣:应诏
臣不获已,以绝句一首诗成进御。
又令赋回字一篇。
上大悦,复赐臣酒,仍召冯澥、曹辅、吴幵、李若水、谭世绩、汪藻同赋。
群臣见归、回二韵,益悟圣意所在,不觉歔欷。
鼓三通,刘当时裒集臧去,臣等拜辞以出。
继此,二酋遣使须求。
凡上所不欲见之书札者,必遣臣密谕孙傅,凡六七遣矣。
二月五日,赴击毬之集。
比还,意不怿,何㮚亦有忧色。
六日,渊圣复遣臣抵孙傅,命臣坐,赐食,且曰:「卿与朕同艰难之苦,无惮行,朕不忘卿也」。
臣顿首曰:「主忧臣辱,何惮一行」!
既出,独怪圣语遣劳如此,莫测其故。
比出馆,忽遇铁骑数队分立泰禋门外,见之大惊。
行次藉田,复为数骑所庶留。
止墙隅閒,而内使全渊亦来,徐见三百馀骑自南北至田所,一人举鞭招之,而身在中矣。
未几,郑宽之、梁平、王孝竭、王宗沔自城中来,亦留不遣。
薄暮,使人传国相令,召臣等入青城伺候。
内东门一胡出,持小纸,传唤梁平、王孝竭、王宗沔、金渊四人姓名,与俱入,留臣与宽之待门外。
良久,四人者出,臣挽孝竭等,问知其故,惊悸失声。
朱侍御(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鸿庆居士文集》卷一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
某不获已冒浼,尚欲有言者,辄恃存眷试言之。
宣和末擢任侍御史,会靖康之变,因论劫寨误国、伏阙首祸,又论王黼诛死而召蔡京归赐第等事,疏惷迂阔,轻犯众怒,故得罪于蔡、李宾客尤甚。
渊圣幸青城,虏人索表,翰林学士吴幵、莫俦皆称病,渊圣召某面谕曰:「朕归心如飞,烦卿草一表,不可辞」。
时某承乏西掖,奏曰:「虽非某职事,君父在难,不敢辞」。
表去却回,要说「南朝劫寨覆我军,结余都灭我国」,遂如其说,叙二事,以为「大臣误国,致北朝兴戎如此」,又却回,令作四六说来。
于是宰相何㮚、刑部侍郎程振、起居郎胡交修与某四人同撰,而某下笔。
表去,渊圣诣端诚殿,粘罕置酒五行。
是日,大驾还内。
建炎初,上驻跸维扬,言官马伸论某草表之罪,上曰:「大臣误国至此,教他怎奈何」?
幸蒙圣察。
后数年,胡交修台州来访,某曰:「有谤公表,中有『毁宗庙』两语,却不是蔡、李宾客,乃胡寅所为也」。
时何相与程下世久矣,交修恐他日引援为證。
某曰:「众愠在某,不敢奉扳,扳公何益」?
交修又曰:「今有谈人短长,如其人朋友亲戚在坐,则不敢谈矣。
又有谈父兄之短于子孙之前者,小必遭诟骂,大必致论诉,岂有人臣为人主作文而毁宗庙,不待识者而后知其不然矣」!
某曰:「宣仁太后,妇人中尧舜,至今诬谤未明,神宗皇帝史三经笔削,安得谓之实录?
风俗之衰,变乱黑白,颠倒是非,君父尚不免,如某幺么,何足道哉」!
某归宿田里二十五年,屏迹杜门,无意于世间矣。
会秦相薨,朝廷更化,起废之恩,远至遐裔,下及幽壤,某始不忍以姓名久污罪籍,遂叩阍一鸣,例蒙昭洗,甄复官资,除授宫观
宫观秩满,不敢再乞,上书纳禄,庶几得谐首丘之愿。
奏牍抵阙门,而遇国故,忽闻华氏之诉,惕然而惧,茫然而思曰:家有田不得为主,人有死丧且不得葬,世间容有是乎?
平生无事得谤,种种类此。
某人微望轻,素誉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窃自愧叹而已。
今华牒已付宪司,所望结断后侍御取索公案一观,傥有一言之妄,某无所逃罪。
只缘朝廷至近,而小人习知风闻之说,中怀睚眦,或借交报怨,聚数日之粮,挟一纸之书,径造御史府,事已,掉臂而还,所谓有司反坐虚妄之罪,皆不及焉。
傥因此时究见真妄,使欺罔之徒中伤良善者稍知惩艾,岂某一人独受大赐!
左朝奉大夫尚书刑部侍郎权吏部侍郎胡交修辞免兼侍读恩命不允诏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五、《北海集》卷一三
交修:省所奏,辞免兼侍读恩命,事具悉。
朕讲道艺于干戈之隙,访鸿硕于政事之馀,庶博所闻,以辅不逮。
卿精深之学、直谅之资,时之醇儒,古之益友。
顷从禁掖,尝侍经帷,有嘉笃实之诚,每竭纷纶之辨。
既复论思之近列,属虚进读之常员,惟旧是图,在今为称。
往懋尽规之义,毋烦避宠之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駮配飨不当疏1188年春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诚斋集》卷六二、《南宋文范》卷一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三月二十日朝奉大夫、守秘书少监太子侍读杨万里谨斋沐裁书,百拜献于皇帝陛下:臣闻之王通曰:「议其尽天下之心乎」。
盖尧之衢室,舜之总章,周有卿士庶民之谋,汉有博士廷臣之议,此皆王通之所谓议也。
既曰议矣,则君之所可,臣必有所否,卿士之所从,庶民必有所违。
君人者酌其议而择之,择其善而从之,然后下无不尽之心,上无不善之举。
今者议臣建配飨功臣之议则不然,曰欺、曰专、曰私而已。
先之以本朝之故事,惟翰苑得以发其议,抑不思列圣之庙有九,而庙之有配飨者八,发配飨之议者非一,而出于翰苑者止于三。
且如罢王安石之配飨神庙,则司勋员外郎赵鼎之言也,请以韩忠彦配飨徽庙,则刑部尚书胡交修中书舍人楼炤等之议也,岂尽出于翰苑哉!
今举其三以自例,不顾其馀之不然,非欺乎?
申之以圣谕之所及,惟一己得以定其议,非专乎?
终之以止令侍从数人之附其议,使廷臣皆不得以预其议,非私乎?
是说一行,自今以往,一议之出必欲有可而无否,必欲以一人之口而杜千万人之口也,何以尽天下之心乎?
有可而无否,其弊必至于以水济水之喻,以一人之口而杜千万人之口,其弊必至于指鹿为马之奸,臣之所忧不特一配飨之议而已。
恭惟陛下秉大公,廓至明,如天之清,如水之止,无偏如周武,毋我如仲尼,必不徇议臣一己之私说,而尽违天下之公议也。
臣惟恃此,敢陈其愚,惟陛下垂听焉。
臣伏见故太师忠献魏国公张浚,身兼文武之全才,心传圣贤之绝学。
遭遇先皇圣神武文孝皇帝,擢任不次,出将入相,而捐躯许国,忠孝之节动天地而贯日月。
武夫悍卒,孺子妇人,裔夷绝域,闻其名者皆翕然归仰,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臣尝论其槩,以为耆德卓行、忠谏嘉谋、动为人师、言为世则者固不可胜举也,而其尤大焯著,有社稷之功者五:建炎之间,逆臣苗傅、刘正彦之变,先皇忍耻,伪赦之出,四方惊惑,然莫有敢诵言讨之者。
平江之师,内则倡率韩世忠、张俊以为之用,外则结约吕颐浩、刘光世以为之助,不崇朝而建复辟之勋。
首复辟者谁欤?
也。
此其有社稷之大功者一也。
绍兴之间,浚初拜右相,未皇他议,首上封章,请建储嗣。
入谢之日,继以面陈,而先皇嘉纳。
虽先皇选建之公,宗社灵长之福,上天眷顾之命,历数有归在于陛下,然发此议者,绍兴五年八月十五日也。
发大议者谁欤?
也。
此其有社稷之大功者二也。
先是,大将范琼来赴行在,挟其兵众,居然悖傲,不复有人臣之礼,肆然邀求,且乞贷苗、刘之党。
都堂,数其罪状,缚置廷尉,论抵之死而优抚其军,从容指麾,释兵听命,分隶他将,无敢哗者,然后国法以正,纪纲以张。
强臣悍将,始知有朝廷之尊。
立国之基,实肇于此。
立国基者谁欤?
也。
此其有社稷之大功者三也。
浚之守蜀,备禦既固,虏至辄败。
大酋粘罕病笃,召诸将谓曰:「吾自入中国,未有敢婴吾锋者,独张枢密与我敌。
我在犹不敢取蜀,尔曹宜息此意,姑务自保而已」。
兀术出而怒曰:「是谓我不能耶」!
粘罕既死,兀术来寇,吴玠、吴璘大破之,俘获万计。
兀术仅以身免,髡𩮜须髯而遁。
自虏入中原,其败衄未尝有此也。
我是以有和尚原之捷,虏自是不敢窥蜀矣。
浚之出蜀而归也,复荐吴玠等九人将帅之才,后皆获其用,至今朝廷无西顾之忧。
全蜀安而后中国安,安蜀者谁欤?
也。
此其社稷之大功者四也。
浚之福州也,刘麟乘此引兀术之兵,数路入寇。
先皇即日召亦即日就道。
既至江上,兀术闻之曰:「闻张枢密贬岭外,何得已在此」?
未几宵遁。
先皇之幸建康也,刘猊挟虏众来寇,时相臣赵鼎、枢密折彦质皆欲退淮上之师,为保江之计。
力争,以为收兵渡江则无淮南,而长江之险与虏共矣。
先皇决策从,我是以藕塘之捷,自此两淮始可立矣。
两淮定而后中国定,定淮者谁欤?
也。
此其社稷之大功者五也。
浚之用心,以尧舜致君之道为己任,以《春秋》复雠之义为己责,以文武境土未复之业为己忧。
其论谏本仁义似陆贽,其荐进人才似邓禹,其奋不顾身、敢任大事似寇准,其志在灭贼、死而后已似诸葛亮
孟子曰:「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焉。
今先皇行且祔庙,方议配飨之臣,非有社稷之大功者,其谁实宜之
臣谓社稷之大功、宜配飨于新庙者,莫如也。
且陛下赐谥「忠献」,制辞曰:「虑国忘家曰忠,献可赞否曰献」。
又曰:「若赵普平定四方,若韩琦弼亮四世,虽成功之不一,要易地以皆然」。
训辞具存,昭若日星。
则配飨太祖之庙,亦配飨英宗之廷。
陛下以此比,则今日配飨新庙者,舍而谁哉!
而议臣怀私,故欲黜而不录,以沮天下忠臣义士之气,公议甚愤而不平也。
且议臣以复辟之功为重乎,倡之,吕颐浩和之,张俊、韩世忠禀而行之。
今录其同功者三人,而黜其元功者一人,可乎?
且议臣以建储之功为重乎,赵鼎言之,亦言之,今录其一,黜其一,可乎?
至于固长淮以保江,守全蜀以保吴楚,则一人而已矣,此又非诸将所敢望者。
臣故曰「配飨新庙者舍而谁哉」。
或谓尝为隆兴之相矣,非没于绍兴之年也。
臣以为不然。
赵普尝相太宗矣,而配飨太祖之庙;
韩琦、曾公亮尝相神宗矣,而配飨英宗之廷。
然则浚之宜配新庙,又何疑焉!
昔唐以苗晋卿肃宗而遗裴冕,苏氏駮之,当时竟行其说,裴冕得以复收。
臣虽学术浅陋,窃有志焉。
议元和配飨之臣,则令尚书省御史台四品以上、两省五品以上同议焉,议会昌配食之礼,则出于宗正少卿李从易所奏焉,岂翰苑之臣所得而专哉!
盖专则弊,众则无私故也。
臣愿陛下遵中兴之典,酌李唐之制,断自圣衷,照破私议,以臣所駮之章询之大臣,下之礼官博士,令与台谏两省侍从及在廷之臣杂议其事,如苏轼论配飨必都省集议者,而陛下择其中。
录元勋于既黜,释公议于既郁,可以伸屈抑,可以决壅蔽,可以尽天下之心,可以为忠义之劝。
一举而众美具,诚非小补。
冒渎天听,无任惶惧屏营之至,不备。
万里昧死百拜。
〔贴黄〕奏为议臣挟私论新庙配飨功臣,独黜张浚,不合公议。
乞如苏轼论配飨事,谓祖宗所不敢专,必命都省集议。
如有可采,乞赐睿览,付外施行,伏候敕旨。
乞差翰林学士绍兴六年五月六日 宋 · 孙近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五四(第三册第二五二三页)
本院学士胡交修已除刑部尚书范冲已改除翰林侍读学士,即日止臣独员。
窃虑文字拥并,双锁日难以旋进,乞望早赐差官。
鹗章帖 宋 · 胡交修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一、《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五
交修惶恐再拜上启:少恳辄尘严听。
从侄㠓备员德清丞,吏事明敏,公勤洁廉,胥吏畏戢,甚得民誉。
顷左右剖符之初,尝令谒见于临安,已蒙清顾。
方此荐士之初,辄敢求玷鹗章之末。
逮此终更,获遂改秩,皆出门下之赐,戴德岂浅浅耶?
敢恃眷旧之私,特加留念,幸甚。
干冒愧悚,殆不胜云。
交修惶恐再拜上启。
权户部侍郎柳约故父任述古殿直学士通议大夫正奉大夫庭俊赠光禄大夫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七、《北山小集》卷二六
(上词同胡交修。):具官故父某蚤以英秀,腾声士林;
晚著才猷,致位从橐。
扬历中外,风绩蔼然。
有子而才,司我邦计。
属兹庆赉,加被宠章。
惟兹二品之崇,视昔六官之长
庶几英爽,歆此显休。
可。